|

|
|
童幼系列 |
|
標題: |
4個月大就可吃副食品 研究揭「新食物要試15次」寶寶才埋單 |
日期: |
2022/01/07 |
詳文: |
家有新生兒,「吃」的問題最叫家長頭痛!尤其是副食品。醫師就提醒,只要嬰幼兒滿4個月大,家長可以開始給予副食品,最慢6個月也要開始,尤其是全母乳哺餵者,副食品可以提供額外的鐵質來源,並搭配含維他命C食物提高鐵質吸收,不過,家長得要有點耐心,因為研究發現,一種新的食物要被寶寶接受,可能要嘗試接近15次。
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新生兒科主治醫師吳佳玲表示,除了營養需求之外,大部分的嬰幼兒在4個月大時,神經發展已準備好進食固體食物,此時頭頸部肌肉已經發育成熟,在協助下可以坐起,這個階段可以餵食泥狀食物。
吳佳玲建議,家長應提供多樣的食物給寶寶嘗試,反覆多次的接觸可以提高嬰幼兒對食物的接受度,尤其,有研究結果發現,一種新的食物要被寶寶接受,可能要嘗試接近15次。
門診常有家長問醫師,可不可以將米精或是麥精加在奶粉裡,用奶瓶餵孩子?醫師的答案是,除非有特殊的醫療需求,否則,副食品不建議用奶瓶來餵,用湯匙進食才能達到練習吃副食品的目的,可以訓練口腔運動功能,對語言的發展也有幫助。
吳佳玲說,大約8個月大左右,嬰幼兒就有能力抓食物往嘴巴送,透過練習自主進食,可以訓練手眼協調和抓握能力,這時候家長可以準備「手指食物」,尺寸大約是寶寶的手指大小,或是任何適合手抓進食的食物,建議烹煮至軟質易吞,例如:蔬菜棒、馬鈴薯條、肉片;不建議提供硬質,如堅果或是球型食物,因為這一些食物容易有嗆到窒息的風險,進食過程也要有成人在旁看顧觀察,確保用餐過程安全。
家長餵?還是讓寶寶自己吃?是另一常見問題。吳佳玲指出,剛開始練習吃副食品時,透過家長餵食嬰幼兒是比較容易進行的,而且初期食物多是泥糊狀,餵食法也比較能掌握吃下去的食物份量,然而,餵食法可能會讓孩子吃進過多的食物,也少了練習吃飯的機會;而鼓勵嬰幼兒和家人同桌共食,則保留較多彈性給寶寶決定要吃什麼,用餐氣氛通常比較輕鬆,但寶寶要能自己坐好、手抓食物放嘴巴,開始吃副食品的時間會比較慢,且無可避免的用餐過程會顯得髒亂,需要一段時間練習才能越吃越好。
吳佳玲說,爸爸媽媽不需要執著於要選擇哪一種方式,可以依照孩子的個性和發展變換使用不同的方式,當家中孩子出現用手抓食物的行為時,就可以準備圍兜和一些簡單易清理的手指食物,餐點食物顆粒記得隨著月齡逐漸增大,從泥狀轉換至碎粒、碎塊,並逐漸增加孩子用餐的自主性,當有吃飽的表現時,家長盡可能不要再強迫餵食。
有些食物不可以提供給1歲以下的幼兒!醫師強調,除了硬質、球型等食物外,絕對不可以餵食蜂蜜,因為有肉毒桿菌中毒的風險;可以少量食用鮮奶,但是不建議用鮮奶取代嬰兒配方,因為會增加腎臟負擔和有缺鐵的風險;如果要給嬰幼兒水果,果泥會比果汁更適合。
照片來源:示意照/翻攝自Pexels、吳佳玲醫師提供
記者陳鈞凱/台北報導
|
資料來源: |
匯流新聞網 |
 |
 |
|
|
|
 |
累積上網人數:
       
線上瀏覽人數:24人
|
 |
 |
|
 |
|
|
 |
目前購物車沒有產品 |
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