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NOW健康 王詩茜/台南報導】1名6歲男童小祐(化名),在家中品嚐花生仁湯罐頭時,和弟弟玩耍跑跳,不小心倒吸一口氣,將含在口中的花生仁顆粒吸進氣管,隨即呼吸困難臉色發黑,在場的大人見此異狀,立即實施哈姆立克法,後送至奇美醫學中心急診室治療觀察所幸並無大礙。
6歲以下孩童誤食中毒比例高 最常發生的地點是在家中 春節期間家裡總是少不了準備各式糖果餅乾等零食,但可能忽略了兒童誤食的危險性。奇美醫學中心急診醫學部急診兒科主任謝如浩提醒,一些不太容易被發現的細小物品、鈕扣、電池、藥品及瓶瓶罐罐以及年糕、糖果、堅果、花生等,這些東西必須要小心謹慎處理,以免發生憾事。 謝如浩指出,根據統計,超過半數的誤食中毒事件發生在6歲以下的孩童。尤其口腔期階段的小寶寶會藉由刺激嘴巴、口腔和舌頭來得到本能的滿足。另外,統計發現最常發生意外中毒的地方並不是在外面,而是在家中。 若發現有呼吸道梗塞情形 可使用哈姆立克法將異物排除並盡速就醫 兒童自幼兒期開始,會開始探索及四處走動或模仿年長一點的孩子及成人的動作,所以容易發生意外,其中以呼吸道阻塞導致窒息情形最危險。謝如浩說明,家長若發現幼童有容易阻塞呼吸道的玩耍行為,例如:將塑膠袋、玩具桶套頭或是將繩子纏繞與頸部時,必須明確地制止及告誡孩子。在替孩子選購頭套或面具這類的玩具時,也必須要注意有無適當的通氣孔。 謝如浩也呼籲,如發生這些情況,父母一定要冷靜,因為慌張的父母只會讓孩子的情緒更加激動害怕,並仔細觀察孩子的呼吸、膚色以及意識狀態,若發現有呼吸道梗塞情形(例如:雙手抓住脖子、沒有呼吸、臉色發黑或意識改變),可以使用哈姆立克法將異物排除,並且立即求救送醫。如有藥品的誤食情況,也請家長將帶上誤食的物品、嘔吐物盡速送醫,以利醫師治療。
累積上網人數: 線上瀏覽人數:36人
指揮中心表示,今日新增之85,310例本土病例,為41,073例男性、44,211例女性、26例調查中,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歲以上,個案分布為新北市(27,230例)、臺北市(12,069例)、桃園市(9,658例)、高雄市(6,805例)、臺中市(6,770例)、臺南市(4,130例)、基隆市(2,428例)、新竹縣(2,301例)、屏東縣(2,105例)、彰化縣(2,035例)、宜蘭縣(1,936例)、花蓮縣(1,611例)、新竹市(1,287例)、苗栗縣(1,134例)、雲林縣(927例)、南投縣(705例)、臺東縣(699例)、嘉義縣(646例)、嘉義市(464例)、澎湖縣(201例)、金門縣(160例)、連江縣(9例),相關疫情調查持續進行中。 指揮中心指出,今日新增41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,為25例男性、16例女性,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歲以上,皆屬重度感染個案、40例具慢性病史、20例無疫苗接種。確診日介於今(2022)年4月19日至5月15日,死亡日期介於5月11日至5月15日,詳如新聞稿附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