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NOW健康 王澍清/台南報導】40多歲的A小姐,2年前洗澡時左側乳房觸到腫塊,但不以為意,未就醫檢查,直到110年初腫塊變大且變硬,連腋下也出現硬硬的結節,擔心開刀及後遺症,而延誤治療,半年前乳房皮膚潰爛滲血、體力變差,才就醫診治,確診為晚期乳癌。
乳癌嚴重威脅女性健康 常見5大危險因子須注意 衛福部最新10大死因報告顯示,109年惡性腫瘤(癌症)仍位居第1位,而乳癌發生率排名在女性族群發生率為第1位、癌症死因死亡率則排名第3位,嚴重威脅女性健康。乳癌常見的危險因子: 1.年齡 2.母親或姊妹乳癌家族史 3.暴露在雌激素的時間增加(初經在12歲之前、停經在55歲之後) 4.未曾懷孕過或第1次懷孕太晚 5.乳房切片有不正常細胞增生
乳房腫瘤雖大多良性 若出現這6大症狀應提高警覺盡速就醫 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主治醫師陳豪君表示,早期乳癌症狀並不明顯,通常在觸摸到乳房腫塊時才覺異常,但又常安慰自己,這應該是良性,先觀察一段時間再說。 陳豪君醫師說,確實大部分的乳房腫塊是良性的,像是乳房纖維囊腫、纖維腺瘤或水泡等邊界明顯的腫塊,但如果有下列狀況,務必提高警覺,儘速就醫。 1.乳房腫塊伴隨乳頭分泌透明或帶血的分泌物 2.乳頭不正常凹陷 3.乳房長期濕疹潰瘍 4.乳房皮膚出現橘皮質地或紅腫潰爛 5.腋下淋巴結出現硬塊結節 6.兩側乳房大小或形狀對稱度改變 乳癌化療搭配中藥調理降低副作用 及早治療提高存活率 乳癌治療方式包括,手術、化療、放療、標靶及荷爾蒙藥物輔助治療等,早期發現經適當治療,乳癌相較於其他癌症5年存活率為高,第0期為97.5%、第1期為95.6%,到第3期還有70%,由此可見,及時治療的重要性。 以A小姐為例,經病理切片及影像醫學檢查,診療為左側侵犯性乳管癌第4期(stage IV)且轉移到淋巴與肺部,已無法開刀處理,只能先化療讓腫塊變小。2次化療後,因腫瘤潰瘍、疼痛及膿血滲出仍然持續,再加上化療副作用的水瀉頻急,而會診中醫師,透過針灸及中藥調理,潰瘍部位逐漸改善,幾乎不再膿血滲出,目前仍持續接受治療。 陳豪君醫師提醒,乳癌病友應該保持樂觀正向的心情,多吃營養均衡的原型食物(如:地中海飲食),切勿自行進補,也不可食用燥熱或寒涼生冷的食物。如能補充營養、增強體力,規律生活、養成運動習慣,就能提高存活率,在抗癌期間擁有更好的生活品質。
累積上網人數: 線上瀏覽人數:44人
指揮中心表示,今日新增之68,732例本土病例,為32,706例男性、36,003例女性、23例調查中,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歲以上,個案分布為新北市(22,891例)、台北市(11,701例)、桃園市(9,675例)、台中市(4,029例)、高雄市(3,882例)、台南市(2,474例)、基隆市(2,122例)、新竹縣(1,871例)、宜蘭縣(1,871例)、彰化縣(1,408例)、新竹市(1,312例)、屏東縣(1,299例)、花蓮縣(1,065例)、苗栗縣(883例)、雲林縣(649例)、南投縣(466例)、嘉義縣(368例)、台東縣(332例)、嘉義市(193例)、金門縣(120例)、澎湖縣(115例)、連江縣(6例),相關疫情調查持續進行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