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NOW健康 葉立斌/台北報導】身為學生的你,身邊有人因為腹瀉請假嗎?或是有人在FB提到自己感染「病毒性腸胃炎」拉個沒完呢?因為諾羅病毒正在偷偷入侵大家的生活!疾管署表示,上週(2月20日至2月26日)因腹瀉就診的人多達11萬人,且近4週(1月24日到2月19日)發生83起腹瀉群聚通報。疾管署提醒,勤洗手與注意飲食,才能防範「病從口入」。 因腹瀉就診人數上升 單週11萬人就診、群聚感染頻傳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昨(3)日表示,國內近期腹瀉就診人次上升,群聚事件檢出病原體以諾羅病毒為主,請民眾留意飲食安全與手部衛生,如有嘔吐、腹瀉等腸胃不適症狀應儘速就醫及落實生病在家休息;餐飲旅宿業者務必加強環境衛生管理,並留意員工健康狀況,如有疑似症狀者請立即暫停工作,以降低病毒傳播的風險。 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,在上週(2月20日至2月26日)腹瀉的門診、急診之就診累計11萬783人次,較近2週就診人次略升(第7週〔2月7日到12日〕及第6週〔1月31日到2月5日〕,分別為109,522、109,289),低於近年同期,往年連假後易出現腹瀉就診人次上升;另全國近4週(1月24日到2月19日)共接獲83起腹瀉群聚通報,以餐飲旅宿業及校園通報案件為多,病原體檢出陽性案件計49起,檢出諾羅病毒為主的案件有46件,佔94%。 諾羅病毒襲腸胃 病從口入要小心 疾管署指出,病毒性腸胃炎傳染力極強,任何年齡層都可能經由吃到被污染的食物或飲水、手部接觸受污染的物品再碰觸自己的口鼻或眼睛黏膜、與病人密切接觸或吸入病人嘔吐物及排泄物所產生的飛沫而感染。常見症狀為腹瀉、嘔吐,並可能伴隨發燒、頭痛、胃痛、噁心、肌肉酸痛等,通常症狀會持續1至10天。患者年齡、個人健康狀況、感染的致病菌,以及吃了多少被污染的食物量等因素,均會影響症狀及其嚴重程度,抵抗力特別弱的人症狀會比較嚴重。 疾管署呼籲,有效的預防方法為如廁後、進食或準備食物前務必正確洗手,做好個人防護;烹製菜餚應注意食品衛生,生熟食應分開處理,並避免食用未充分加熱的蛋、肉類或生食貝類水產品。並請旅宿及餐飲業者務必落實廚房及廁所等環境的消毒與清潔,並留意工作人員(特別是廚工)衛生及健康情形;如有疑似症狀,特別是食品從業人員應在家休息,至症狀解除至少48小時後,再恢復上學或工作,避免傳染他人。
累積上網人數: 線上瀏覽人數:33人
指揮中心表示,今日新增之85,310例本土病例,為41,073例男性、44,211例女性、26例調查中,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歲以上,個案分布為新北市(27,230例)、臺北市(12,069例)、桃園市(9,658例)、高雄市(6,805例)、臺中市(6,770例)、臺南市(4,130例)、基隆市(2,428例)、新竹縣(2,301例)、屏東縣(2,105例)、彰化縣(2,035例)、宜蘭縣(1,936例)、花蓮縣(1,611例)、新竹市(1,287例)、苗栗縣(1,134例)、雲林縣(927例)、南投縣(705例)、臺東縣(699例)、嘉義縣(646例)、嘉義市(464例)、澎湖縣(201例)、金門縣(160例)、連江縣(9例),相關疫情調查持續進行中。 指揮中心指出,今日新增41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,為25例男性、16例女性,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歲以上,皆屬重度感染個案、40例具慢性病史、20例無疫苗接種。確診日介於今(2022)年4月19日至5月15日,死亡日期介於5月11日至5月15日,詳如新聞稿附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