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文章主題: 銀髮族保健該吃什麼? | 發表人: 陳耀瀛 於 2022/04/06 20:15:30 |
| 台灣地區六十五歲以上人口於2021年達到佔總人口16.2%,成為「老人國」,老人健康備受關注。
依體質來養生
「虛」是老年人共同的體質特性,因為臟腑老化、功能減退而出現體力下降、常常失眠、頭暈目眩、腹脹胃痛、腰酸背痛、雙腿腿軟、喉嚨有痰、記憶力衰退、性功能衰退等症狀,服用補益中藥或保健食品,有病治病,無病強身,這是不正確的作法,養生應依據症狀體質來決定,不能以為養生就一概而論。
「氣虛」的人,可吃參類藥材來保養:
年紀大的人,多因氣虛先天不足及後天失養、大病久病或衰老所致,出現精神疲乏、少氣懶言、面色蒼白、頭暈目眩、心悸等症狀,心肺氣不足可以用「人參」保養、虛火內蘊的人可用「西洋參」、脾胃虛弱的人可用「黨參」、肝胃火旺的人可用「靈芝」來降火補益、表氣虛怕冷的人可用「黃耆」亦可搭配「山藥」、「甘草」、「紅棗」「玉竹」、「蜂蜜」等中藥,也可服用四君子湯(粉)做長時間調整。
「血虛」的人,可常服食當歸、龍眼肉、何首烏、丹參、阿膠等藥材,會導致血虛,多因長期思慮過度、脾胃虛弱、失血過多,慢性疾病,造成面色萎黃、唇色淡白、頭暈目眩、心悸失眠、手足發麻、精神萎靡、舌淡白等,除以上這些藥材可攝取以外,或可搭配服用中藥四物湯或粉。
「陽虛」的人,可吃鹿茸、紫河車、海狗腎、補骨脂、淫羊藿、冬蟲夏草、 胡桃仁、杜仲等藥材,會引起陽虛則多因先天不足、後天失養、勞倦內傷、久病虛損,以致畏寒肢冷、面色蒼白、倦怠乏力、少氣懶言、房事失能、小便清長、小便頻數,日常也可服用金匱腎氣丸、右歸丸等中藥。
「陰虛」的人,適用百合、沙參、枸杞子、麥冬、五味子、桑葚、黑芝麻等藥材,引起陰虛則因先天虛損、久病耗傷陰液或熱病傷陰所致,出現五心煩熱、潮熱盜汗、舌紅少苔等症狀,可用,或可服用六味地黃丸、左歸丸。
高年紀的人需要注重飲食均衡,不能偏食,或喜食特定食物,必須視個人體質決定,例如蔬果類雖可多吃,但屬性寒涼的苦瓜、火龍果、冬瓜、蘿蔔等瓜果類,老人家最好不要吃太多,攝取中藥食材可衝泡以及燉煮為湯或加在飲料裡飲用,若吃了一段時間後,症狀並無明顯改善,建議仍應就醫,由醫師診斷治療。 | |